所在位置:首页 >宝裕新闻> 国际国际

  • 浮油清理挑战赛
  • 2011-10-31 12:33:53
  • 比赛场地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揭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虽然科技高度发达,我们的浮油回收能力却不值一提。不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久前,在温蒂·施密特浮油清理X挑战赛中,一支队伍设计的撇油机以高达行业标准3倍的撇油速度夺得冠军,赢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克拉绍队(Crucial)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Crucial公司制造出了好几种浮油回收机,如拖把式、盘式、鼓式或堰式,此外还生产吸附剂和添加剂。具介绍,公司研发的一种吸附涂层可用于鼓式和盘式撇油机,能将回收速度提高五倍。此次比赛中,Crucial的回收率在82%到87%之间。此前该公司的涂层旋转鼓式撇油机曾创下奥姆赛特史上最高纯油回收率的佳绩。

     

    油鲸队(Oilwhale)这支队伍来自芬兰,经验丰富,参加过美国、法国、英国、迪拜、挪威和俄罗斯举办的多场浮油回收挑战赛。它的撇油机设计有趣,形似喷气式滑雪板,也像一艘双体船。其工作原理是把油和水一起回收,以便把浮油的混合和离散控制在最低水平。“双体船”前面有个“门”,用来捕捉油水混合物,进入后因密度不同,油在上,水在下,此时舱底的门打开,把水放出,油留在储存池里。这套系统可以安装在拖船前面,也可以用驳船拉着,或者直接铸造在船体内。

     

    埃拉斯泰克队(Elastec)这支来自伊利诺伊州的队伍堪称漏油清理老兵,在这次挑战赛中,它测试的新式开槽圆盘组撇油机回收率很高,回收速度几乎居业内榜首。据公司介绍,这项技术的诞生纯属偶然:几年前,在处理一次小型漏油事故时,多尼·威尔森让同事杰夫·坎垂尔扔给他一个5加仑的桶。但一阵风吹来,它掉到油膜中,开始旋转。两人注意到很多油粘在桶身上,于是桶式撇油机就这样诞生了。

    考塞克队(Koseq)这支来自荷兰的队伍用来参赛的“胜利石油清扫夫”(Victory OilSweeper)撇油机正是受“深水地平线”事故启发而设计,它有一套V形拦油索,将浮油导入撇油器(装在V字两条手臂会合处)。这两条“手臂”可以不同角度展开,既能用于狭窄的水道,也能适应宽阔的海域,整套系统可以装在大船侧面,也可以装在更小的拖船前面。

     

    模队(Lamor)来自芬兰的Lamor公司1982年起就从事浮油回收,曾积极参与“深水地平线”漏油的清理,此次比赛中它测试了最新产品Lamor Squalus.Squalus在拉丁语中意为“鲨鱼”,因为这款撇油机是受鲨鱼游动形象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它在水中前进时,靠吸油的刷轮和刷带收集浮油。刷带组成鲨鱼头的形状,既可以防波,又可以将油与水分离。

     

    诺菲队(NOFI)来自挪威的NOFI在这次比赛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变数———飓风“艾琳”,不过这并未妨碍它的C urrent Buster创造佳绩。这套系统有着灵活多变的V形拦油索,可以装在船的一侧,或者两船之间。拦油索将浮油拦向V字连接处,在那里,一个分离器将油与水分开。这种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层较厚,有利于重新利用或者烧掉。NOFI公司从1995年起就研发这种拦油索,根据介绍,它们能以高达5节的速度拦油并加以分离。

     

    刮油刀队(OilShaver)OilShaver来自挪威,其撇油机设计灵感来自捕鱼业的拖网技术。队长伊格瓦尔·休斯当过渔民,曾在欧洲、非洲和美国的渔业工作30年。OilShaver包括一对平行的浮筒,相距几英尺,连在一个用氯丁橡胶和聚酯制成的密封底座上。整个设备呈隧道状以45度角“坐”在水面上,将浮油(和一小部分海水)“刮”起,其收集设备看上去就像巨大的马桶座圈。与此同时,底座有个开口,让高密度的水流出,而油则被泵入一个容器内储藏起来。

     

    沃-泰克回收队(Vor- Tek Recovery Solutions)这支队员的成员各具特色,队长阿什莉·戴是前职业篮球队员,队员弗雷德·吉奥瓦尼蒂是文身艺术家。他们先是受太平洋垃圾带启发,研发了海洋粒子回收系统,回收海上的塑料垃圾。“深水地平线”事故发生那天,戴正在向投资者介绍这套系统,有人灵机一动,说海洋粒子回收系统也许可以用来回收浮油。于是Vor-Tek研发了EEL,专门用来回收浮油,它由拦油索和一个个“回收舱”组成。一条管子穿过回收舱,将油水混合物导入,然后在船上实现分离。

  • [返回]